- · 《求学(教学教研版)》投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征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刊物[06/29]
村官进高校成各地潮流名村支书求学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他们互相交流听课的感受,并探讨各自的“治村经”,“有时会为一个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嗓门都大得要命。有的同学忍不住提醒:注意形象,我们就相互一笑,细声细气了。咱做
他们互相交流听课的感受,并探讨各自的“治村经”,“有时会为一个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嗓门都大得要命。有的同学忍不住提醒:注意形象,我们就相互一笑,细声细气了。咱做梦也没想到四十多岁会进了大学。”孔祥玉说。
一名发言的村官由于紧张,半路说不下去,结巴了半天终于红着脸把话筒交了出去。台下响起一阵阵笑声,气氛活跃了。
为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邹城市斥资110万元,将887名村党支部书记和管区书记等共1000人送进山东大学培训。
村支书们学习了哪些课程?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他们适不适应“大学生活”?每期短短5天的培训,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又会有多大帮助?
好歹是“大学生”,不能丢了份
“哟,几天不见,蒋书记咋穿得这么整齐啊?”7月13日下午,蒋庆民刚回村,村民们就笑嘻嘻地和他开玩笑。
头看看身上的白衬衫和黑裤子,说道:“咱去山大上课,好歹也是‘大学生’,不能丢了份吧?”
玩笑间,作为邹城市大束镇水河村党支部书记的他,神情似乎还留在山东大学的课堂上。
跟他一样,已经走进和即将走进山东大学培训学习的村党支部书记还有886名。这就是邹城市与山东大学联合启动的“千名村官进山大”行动。
蒋庆民脸庞黝黑,大嗓门,一口地方话。不同的是,整洁的短袖衬衫,黑西裤黑皮鞋,胸前别着一枚鲜红色的党徽。这也是所有参加学习的村支书们的统一服装。
蒋庆民是第二期培训班学员,跟他同期的“同学”孔祥玉来前还专门去理发店理了发。这位邹城市香城镇前相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今年46岁,比蒋庆民大5岁,之前并不相识的他们,现在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课余,他们互相交流听课的感受,并探讨各自的“治村经”,“有时会争得脸红脖子粗,嗓门都大得要命。有的同学忍不住提醒:注意形象,我们就相互一笑,细声细气了。咱做梦也没想到四十多岁会进了大学”。孔祥玉说。
他俩都没有受过正规的高校教育,“第一次来山大,觉得很新鲜,跟刘姥姥一样,就是后悔年轻时没好好学习。”
参加培训的村官多数没进过大学校门。“这依然是农村干部的一个现实状况。”邹城市委组织部部长丰家雷说,尽管上半年村两委换届之后,50%的村干部达到了大专学历,但农村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村干部素质整体提升仍是干部培养链中重要一环。
大学生可以到农村当村官,村官也可以进大学再当一回学生,正是基于这种双向培养的考虑,邹城此次筹集资金110万,把包括887名村支书在内的1000人送进省内最高学府,每期200人,共5期。
每节课前集体诵读《论语》
来之前,蒋庆民和孔祥玉都担心在课堂上坐不住,毕竟多少年没当过学生了。但第一堂课下来,他们居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每节课前他们都会集体诵读一段《论语》。“课上,老师讲的是当前基层社会管理的形势和任务。”蒋庆民说,很贴近农村实际,“感觉老师说的就像我们村儿,一下就戳到我心眼里了,是我要的。”
他们俩的讲义上,都密密麻麻记下了很多政策方针的解读,“比如怎么处理突发事件,农村土地问题怎么弄,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什么,之前有些模糊,现在都懂了。”孔祥玉说。
就在7月10日上午课间休息时,蒋庆民跑到讲台上,向授课老师请教一个土地流转的政策问题,一直谈到开始上课。
“我们村既靠山也有平原、丘陵,有1500亩耕地,我一直想把规模化种植搞大。”他说,去年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平阴引进金银花,种了200亩。“老师也说了,规模化种植是趋势,没有规模就难有市场,没有市场,老百姓种出来的东西就变不成钱”。
“不光我们,班里哪个人都想干出点事儿来。大家课下讨论的就是怎么让村民挣更多钱。”蒋庆民说。
课堂的主题设置正是围绕社会管理进行,“这是村支书们的要求。”承办此次培训班的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书记陈宏伟说,第一次接基层干部的培训班,对于课程设置,他们煞费心思。“开课前大概两三个月,我们就去邹城进行了调研,找村支书谈话,听他们的需求。”
课程分为专题辅导、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分组讨论等,但会根据班级学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微调,“因为既有纯粹的农村,也有工业基础较好的农村,还有靠近城区或城中村的社区,他们对于社会管理的需求会不同。”丰家雷说。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qikandaodu/2021/0304/949.html
上一篇:求学路漫漫农商深情伴
下一篇:全总召开会议大力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