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学(教学教研版)》投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征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刊物[06/29]
远离家乡去求学是一种青春浩气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1名学生(包含高考生和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3%的受访本届高考生填志%的受访高考生希望远离家乡去求学。(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1名学生(包含高考生和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3%的受访本届高考生填志%的受访高考生希望远离家乡去求学。(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这段时间,填报志愿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操心的头等大事。报志愿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考生填志愿要不要填报外地或者偏远地区的高校?是在本地上学还是走出去?这些问题可能都还比较困扰考生和家长们。从调查结果看,有95.5%的受访高考生希望远离家乡去求学,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反映了高考生一种蓬勃的青春浩气。 客观地说,在家乡所在城市或者本省上大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可能要节省一些成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家门口上大学,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都在本地,这可以理解,但如果一直走不出家乡,长期处于同一种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那么很不利于开阔视野,不利于历练自己。选择远离家乡求学,新的环境、新的风土人情、新的城市面貌,都会为新开启的大学注入活力。试想,由于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所以这势必会促进大学生自理、自强能力的提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我看来,身为北方考生,不妨选择南方院校;身为南方考生,不妨到北方见识见识。诚如有的同学表示:“要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从小到大都在家乡学习,异地读大学特别能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让自己加速成长。” “青春浩气走千山。”成功学告诉我们,历来有大成就的学者名流都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像邓小平、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都有海外求学经历;许多科学家像钱学森等也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历史上很多的文学家、诗人、学问家、地理学家,无不游历过祖国的名山大川。比如李白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的故事就流传甚广。李白在家读书多年,已经有所成了,读书期间游览过成都、游览过峨眉山,据说还在青城山养过鸟儿。公元724年,当时的皇帝是唐朝唐玄宗,李白那年24岁。他给爸爸妈妈说,我学习已经有所成了,想去游览名山大川,增长一下阅历和见识。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很多人一辈子连自己的家乡都走不出去,别说是遍游全国了。然而纵观李白的一生,从二十五岁出蜀开始,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去过的地方比许多现代人都多。这也许就是他能成为大诗人的原因吧。 “风物长宜放眼量”。青年一代有志,中国方可有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愿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理想,展开翅膀,勇做搏击风浪的海燕,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来源:红网_红辣椒评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zonghexinwen/2020/072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