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学(教学教研版)》投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征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刊物[06/29]
清朝时期开放书院,四川一书生来求学,怎料求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君主都十分重视选拔人才;科举制度从它诞生之时,就受到广大平民的追捧,大家将其作为翻身走向上流社会阶层的唯一途径;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每个时代,朝廷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君主都十分重视选拔人才;科举制度从它诞生之时,就受到广大平民的追捧,大家将其作为翻身走向上流社会阶层的唯一途径;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每个时代,朝廷在各省都建有书院,帮助考生完成其梦想,这样一来,老百姓读书的意愿更强烈了;清朝时期,雍正以及后来的皇帝都十分重视书院的建设,以四川省为最;一时间整个四川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有一个读书人心怀梦想踏进学院开始苦读,可多年以后,他却发现自己的人生是一个悲剧,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影响较大的一种办学形式;它既可以官办也可以民办,虽然目的是为统治者选拔人才,但是书院一直以来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在我国古代教育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上的书院带有很明显封建社会的烙印,其中清朝书院最为典型。
顺治时期,清朝刚入关,统治者担心知识分子结党,而遭“反清复明”势力利用,所以在国内禁止开设书院;直到雍正时期,天下平定,统治者需要治国之人才,朝廷才重开书院;据《清史稿》记载,雍正皇帝十分重视书院的建设,他颁布上谕:“朕临御以来,时时以教育人才为念……则书院之设,于士习文风有裨益而无流弊,乃朕之所厚望也;”于是,全国各地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其中以四川省的书院最有名,每次科举都有学子报喜。
到了嘉庆朝,四川一带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家家都送自己的儿子去书院读书;有一人名叫“丁旺”,出生书香世家;祖上是雍正时期四川省第一家书院的受益者,通过书院推举,参加了朝廷每十二年一次的“拔贡”,它指的是除了正规科举考试之外,由各省书院推荐生员参加的考试,“拔贡”是科举的补充;丁氏考试通过之后步入仕途;一切出奇地顺利,于是丁家从一文不名的境况彻底翻身;丁家后代也遵照祖宗的做法,努力读书以求考取功名。
丁旺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读书十分用功,书院的老师都说他在众多学生之中数一数二;果不其然,丁旺以书院第一名的身份考取了秀才;而漫漫科举路,这才刚刚开始;丁旺每天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日夜苦读,不曾休息一日;可是他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之后三年一次的乡试就再也没有通过了,按说凭丁旺在书院表现,他有资格被推荐给朝廷,参加“拔贡”考试;但读书人多了,拔贡竞争也非常激烈;而且嘉庆后期,社会风气渐渐败坏,官场中腐败滋生的现象流进书院。
为了争取拔贡资格,考生们以各种名目给老师、给院长送礼;丁旺则对这种现象嗤之以鼻,读万卷书的他认为只有靠自己的本事获得成功才是正道;丁旺的同学吴氏,一个不学无术,来书院混日子的人对他说:世道变了,如今只有银子才是好东西!有钱能办到一切!起初丁旺看不起吴氏这种纨绔子弟,认为他是“胡说”,其言论是对千年文化的亵渎。
让丁旺没想到的是,十天之后,他所在的书院换了院长,新院长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看不起的吴氏;原来吴氏有一亲戚在四川巡抚衙门当官,负责管理各书院,吴氏买通该亲戚当了书院的院长;丁旺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它和自己头脑中所建立的人生信条大相径庭;他深受打击,之后一病不起,耗光了家里的钱财,眼看着丁家又回到一贫如洗的状态,丁旺深感愧对祖宗,最后郁郁而终。
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苛刻的科举考试,带给了丁旺沉重的精神压力,而更可怕的是清朝晚期的社会腐败现象,它让劳苦大众感到生命没有了希望;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无数丁旺这样书生的人生悲剧。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zonghexinwen/2020/091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