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20岁投身科研,在重大求学到任教,这位重大教授

来源:求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出头他便参与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等相关工作;现已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重庆市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等40余科

20出头他便参与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等相关工作;现已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重庆市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等40余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多年潜心科研,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参研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得到了学术界和国家的充分肯定,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就是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柴毅。

参加1978年高考后,时年16岁的柴毅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技术系录取。本科毕业后,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等相关工作。

通过数年基层一线的工作,柴毅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定地选择了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学术科研工作,并来到重庆大学深造。他相继获得了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在重庆大学任教后,带领团队投身于到科研教学事业中。

“一定要紧跟国家的需要,国家在哪些方面需要突破,我们搞科研就必须要走在前头。”柴毅说。作为受惠于改革开放、在国家建设发展重要时期下成长的学者,他将个人和团队的科研事业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让科研道路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也能时刻保持从事科研事业的动力。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习期间,学校要求严、课程时间长、学习氛围浓,这让当时只有16岁的柴毅树立起了对自身的高标准要求。

当时的大学生活总结起来就是上课、泡图书馆、做实验、体育锻炼,虽然单调但也有单纯的执着与快乐。

“那时候学习课程的课时很长,一门课下来基本就要把一整本教科书学完、学透,我们都要求把一本书吃的透透的。”回忆起大学学习生活,柴毅依旧感叹当年的的那股韧劲。只有学校的严格要求和学习的刻苦认真,才能让学生们练就基础扎实、做事严谨的作风,走入社会以后被社会认可,为国家做贡献。

在重庆大学深造期间,大学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劳逸结合之余,他仍保持了严谨的的学风和对知识的渴求。

柴毅回忆,“平时吃饭或者休闲的时候,同学们聚在一起总是会谈及学习上的问题,作为一种特别的学术交流手段,有时候不同专业同学之间会讨论各自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对自身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熬夜做论文、泡图书馆查文献和实验室里反复做实验依然是他学习生活的常态。

当时,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全国上下社会各界都在奋力拼搏,作为一名接受到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生,柴毅希望通过从事科研事业,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这代人受到的教育比较传统,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国防差了国家在国际上就没有话语权,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去国防科大学习的原因。”因此,他所从事的自动控制专业多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与国防建设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投身科研事业一直以来的理想信念。”

“无论‘天上’还是‘地上’,都紧跟着走”

柴毅在科研工作上,一路走来,都坚持“两个紧跟着”。

一是紧跟着自己的心走。

柴毅一直以任新民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为自己科研道路上的榜样。他说:“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们,不仅过硬的业务能力让人钦佩,他们对科研的刻苦钻研精神更是一直鼓舞着我。”身为重庆本地人,回到家乡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其它工作,但不久他发现自己对科研的热爱依旧不减,国家在科研方面仍亟需各领域人才积极投身钻研。从小一直扎根内心深处的为国奉献的强烈渴望和榜样的力量最终让他决定坚持理想,进入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深造。

二是紧跟着国家的需要走。

? 1982年柴毅参与了当时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的跟踪测控任务,主要监测运载火箭发射飞行是否正常等。他表示:“我很庆幸与感谢自己能参与这项举全国之力进行建设的项目,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科技对探索宇宙、探索未来,以及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性。”

? 在他进入到重庆大学学习后,正值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偏远的农村地区极其缺乏先进的农业栽种技术,国家急需通过信息技术把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到基层去。柴毅和他的团队建立了8个农业专家系统,帮助重庆市建立“国家农业园区”来推动技术推广政策的普及;而当高新技术逐渐成为国家国防与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核心时,他决定将研究方向回归聚焦到航空航天安全上,为国防建设的巩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zonghexinwen/2020/1015/784.html



上一篇:茶圣陆羽幼年遭遗弃被和尚收养 为求学与师父反
下一篇:她才是“若曦”首选,但因求学拒绝出演,现在

求学投稿 | 求学编辑部| 求学版面费 | 求学论文发表 | 求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求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