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台湾兄妹大陆求学后在蓉育人:两岸教育交流“

来源:求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间教室被标注为“台北101”。 王鹏 摄 中新网成都10月15日电 题:台湾兄妹大陆求学后在蓉育人:两岸教育交流“从娃娃抓起” 作者 王鹏 “目前两岸的教育交流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

一间教室被标注为“台北101”。 王鹏 摄

中新网成都10月15日电 题:台湾兄妹大陆求学后在蓉育人:两岸教育交流“从娃娃抓起”

作者 王鹏

“目前两岸的教育交流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不太多。”10月中旬,成都市温江区一教育机构内,一群幼儿正在一间标注着“台北101”的教室里玩“桌游”。教室外,负责人游佳勋不时走动,留意着教室内的教学状况。谈及创业初衷,这位30岁的台湾青年说,希望两岸教育交流“从娃娃抓起”。

游佳勋是台湾桃园人,祖籍成都。在台湾读小学期间,因父母决定前往成都温江区经商,他便转学到温江。几年前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他先回台湾工作,后回成都创办“微领熊教育”。后来,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妹妹游佳榕也加入其中。

游佳勋进行教学。受访者供图

“微领熊教育”的标志是一只台湾黑熊,校区内的教室也分别被标注为“台北”“新北”“桃园”等台湾城市。“这是希望让成都孩子从小了解台湾,成都有大熊猫,台湾有黑熊,还有很多城市。”游佳勋说。

“其实当时我也纠结过,是留在大陆还是回台湾。”回忆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和大陆间“折返”的经历,游佳勋回忆,自己当时刚出学校,需要潜心学习和观察,便选择了发展比较成熟的台湾地区培训业作为入门地点。

游佳榕在教学。受访者供图

也是回台湾的那几年,游佳勋逐渐意识到两岸基础教育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回到大陆创业的想法悄然萌生。2016年底,他从台湾辞职回到温江,开始正式的“蓉漂”生活,从事基础教育培训,专注于品格教育、情商教育。

创业很少有一帆风顺。游佳勋回忆,刚起步时,他的教育理念很难得到家长的认同。“不少家长听完介绍后,摇着头离开,甚至有人指着我们说,‘这些东西我自己都会教,弄些什么不接地气的课程’。”

经验不足、不了解当地教育政策、不接地气……很快,游佳勋的第一个“蓉漂”项目夭折了。但也是这次打击,让他沉下心来,进一步了解教育市场及政策,为第二次创业积蓄力量。

兄妹两人与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游佳勋开始筹备第二家教育机构。与此同时,在上海工作的妹妹游佳榕也决定回到成都,与哥哥一起创业。

“两个人一起做事,一加一大于二。”游佳榕比哥哥小三岁,为了创业,她特意回台湾参加儿童桌游讲师培训。这种通过游戏教会小朋友思考的教育方式,已在台湾流行了很多年,大陆却很少有。“我们想把台湾比较适合大陆这边的内容搬过来,不一样的东西就求同存异。”

今年6月初,随着大陆疫情放缓,“微领熊教育”的新启蒙课程正式开课。游佳勋介绍,有了第一次的失败经验,他重新定位,提供幼儿阶段的启蒙服务——不仅是品格和性格行为的启蒙,更搭配孩子之后的语文数学学习,提供中文表达和逻辑思维启蒙。

游佳勋给温江的孩子们授课。受访者供图

截至目前,这对台湾兄妹已服务了当地40余组家庭,并建立了稳定有效的联系。每天至少有12小时,两人都会待在校区,进行教学或研发教学内容。采访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基础教育需要耐心,我们的长期规划也是在成都,在大陆。”

“我们目前还走进了多所温江当地的学校,获得了很多肯定。”谈及未来,游佳勋说,基础教育是两岸教育交流的趋势,希望自己从一个实践者开始,能推动两岸基础教育面对面的交流,让更多两岸小朋友从小就互相了解。(完)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zonghexinwen/2020/1016/800.html



上一篇:80后、90后海归在求学、就业、择业中的困惑与真
下一篇:大山里的娃娃上学远求学难 元气森林公益助学、

求学投稿 | 求学编辑部| 求学版面费 | 求学论文发表 | 求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求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