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学(教学教研版)》投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征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刊物[06/29]
为了能求学,她三次对抗父母,每次招数不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上学接受教育,这是一件几乎没什么难度的事,然而在以前,这件事却极为艰难。明代的宋濂就曾写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上学接受教育,这是一件几乎没什么难度的事,然而在以前,这件事却极为艰难。明代的宋濂就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送东阳马生序》,他如此形容自己的求学路:“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他们的求学之路如此艰难,也仍旧十分刻苦,而他又在文章的后面提出,现在的学生已经有了十分优越的求学环境,可仍然不用心读书,这不可谓不可惜。自古以来,求学对男子来说都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然而对女子来说就变得极为艰难了,尤其是在民国的旧式家庭中,女子想要读书本就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然而这世上例外太多了,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件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事,有这么一位奇女子,她为了上学可真是无所不为。为了能求学,她曾三次对抗父母,每一次用的招数都不一样,最后一次差点没命。
苏雪林
此女名叫苏雪林,她的家人世代为官,家境较好,也算是大家闺秀。在那个时代,家里人对女子的要求就是勤俭持家,而苏家的老祖母思想更是封建。她严厉教导孙女们一定要将三从四德熟记于心,她自然不可能答应苏雪林让她去求学,因为在她看来上学是一种四处招摇的事,不适合女子所为。然而苏雪林却并不随她所愿,她信奉自由,在她幼年时就应该被缠足,然而面对祖母的要求,她誓死不从。苏雪林虽是女子,但并不娇弱,她拒绝缠足,因为在她看来,若是缠足,无异于折损了她的天性。
在她7岁时,家里的男孩子都去上学了,可苏雪林却不能去。这让她十分不乐意,因为她一向爱读书,为此她求了家人很多次,在叔叔的许可下,她进入了私塾。原本大家的想法都是觉得她学两天就会觉得无聊而不想再继续了,但苏雪林却一直都在努力读书。后来男子都去了学校,而苏雪林却因为是女子,不得进入学校读书。
苏雪林年纪太小,她还没有对抗家人的资本,只能借书来看,她的刻苦确实有如宋濂,而正如《初刻拍案惊奇》里的那句“皇天不负苦心人”那样,苏雪林终于得偿所愿。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写了一篇文章,去找了四叔,四叔的思想比较开放,他对苏雪林颇为赞赏,于是帮助她进入学校学习。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需要搬家,苏雪林只上了半年学就去了乡下。哪怕辍学,苏雪林仍旧用心读书,她在等待一个可以重新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很快就到了,那就是当地的师范学院招收女子,爱学习的苏雪林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时机,但是来自家里的阻挠更大了,苏雪林不得不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伎俩来迫使家里人同意,这才得以返回学校。
苏雪林(第一排左三
事有所成后,苏雪林毕业了,她当了一名老师,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结局,但对她来说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她想继续升学,大家对此都司空见惯了,但祖母却十分反对。因为苏雪林的年纪已经可以结婚了,祖母希望她不要再搞什么幺蛾子了,在祖母看来,她早点结婚才是正事。苏雪林自然不愿意,为此,她生了大病,差点丢了命,这才吓得家里人不再逼迫了,苏雪林这才得以继续念书。而她师从的都是一些大家,如胡适、鲁迅等人。多年的求学经历,让苏雪林的见识得以增长,她后来还偷偷去了国外读书,直到父母病重,在一封封家书的催促下,她才放弃求学,转而回家。
晚年苏雪林
结语:苏雪林在后来嫁给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这是家里为她安排的一桩婚事。张宝龄也在国外接受过教育,但他的性格却颇不讨喜,大男子主义的性子让苏雪林很难接受,而张宝龄也不喜欢苏雪林这样不会做家务的女人,在他看来,苏雪林甚至不像个女人。两人的婚后生活过得十分不愉快,磕磕绊绊之下生活了24年。这些年里,两人真正在一起的日子不足四年,他们的婚姻由张宝龄突发疾病去世而画上句号。其实在现在看来,如果婚姻不幸福,那大可以离婚,可为什么苏雪林却不离婚,转而追求新生活呢?对于这一点,苏雪林如此说,一来,她信奉基督,所以不能离婚,二来,是她作为一个文人的骄傲,这让她必须要维持表面的光彩。在张宝林死后,苏雪林一直潜心于研究文学。她在1999年离世,享年102岁,对她来说,这一生也还算圆满。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zonghexinwen/2021/0408/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