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学(教学教研版)》投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征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刊物[06/29]
资中筠:读许渊冲《西南联大求学日记》有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广泛的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徐元冲先生,翻译界的怪人” 文章发表后,看了许元冲老师的《西南联大学习日记》,印象深刻。 首先,这显然是写给当时自己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广泛的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徐元冲先生,翻译界的怪人” 文章发表后,看了许元冲老师的《西南联大学习日记》,印象深刻。
首先,这显然是写给当时自己的真实日记,而不是一些名人成名后补发表的。内容简单朴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学生在大环境中的生活和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好胜心、个性鲜明、爱读书、爱思考、不乏自省的青年学生形象。一切都记录在每一个细节中。除了功课,你可以欣赏美景,去餐厅,打球,游泳,下棋,打牌,去剧院,买衣服要多少钱……等等。
密友之间有感人的友情,也有对不喜欢的人的贬义。还有追女生、写情诗、还有我自己的复杂心情(在这方面,许学昌似乎对自己的学业信心不足,总是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成功率不高)。这些都是花絮。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广泛的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大部分日记都是阅读体验。一部分来自课堂,一部分来自课外的兴趣阅读。他将课堂阅读比作“常规战”,将课外随意阅读比作“游击战”。课后评论很多,大部分都是经验、启发、理解;对老师的说法常有不以为然,对经典阅读常有疑虑。
比如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用几个月的时间在日记里读柏拉图的《理想国》第十章,比较中英译本。我以为我看中文翻译越多越糊涂,但英文翻译更清楚。 .与其他哲学家在同一问题上的观点相比,柏拉图的观点受到高度赞赏、质疑和质疑。这样的内容贯穿了四年制大学。
先生冯友兰的哲学课似乎对他影响很大,多次引用,也联系过自己。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冯先生从低到高提到了生命的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有几天写日记想自己属于哪个状态,以为自己已经超越了“功利状态”——读书不是为了名利——但还没有达到道德状态,因为还有很多不足,更别说天人界了。最后,我创建了一个“兴趣领域”,认为我属于这个领域。一切都取决于兴趣,而我最大的兴趣在于不同文本之间的比较和翻译。这些话描绘了一个年轻人精神成长的轮廓。
我只知道他在英语、法语。从日记中可以看出,他也学过俄语,热爱俄罗斯文学。他多次提到阅读俄罗斯经典,曾想专门翻译俄罗斯文学作品。学习法语是在学习俄语之后。
书末有一份我大学四年里每年都读过的书——我真正读过的书。不是虚假的书单炫耀,有日记的经历为证——令人钦佩,也让我惭愧。因为我也是清华外语系的,我以为我是一个喜欢在图书馆学习的人,而他在大学里的阅读量远没有他那么广泛。两人都是大学毕业生,拉开了距离。
如果你为自己辩护,你也可以把它放在客观的情况下。虽然他在炮火下学习,日记中也时常发生日军轰炸停课事件,但当时师生们全神贯注于教与学,四年课程已满.而我赶上的是文科的终结。号称四年,实际学习时间只有两年。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不得不否认我在第一期学到的东西……我一直想把这个写下来,当然,还有很多东西是无法比拟的。
《日记》写的是大三后一年参军的经历。当时,政府号召大学生参军,情报部门尤其需要外语翻译人员。起初,徐同学想念学校的自由,不想报名。但我觉得国家需要它,不应该这么自私。想到以前的同学为了国家而从军,我就更惭愧了,所以我决定报名。 《日记》如实描述了这种纠结的思考过程,真诚地自责,感人至深。
入伍后,徐和大部分联合国大学学生被分配到“美国志愿空军”第一旅(记者:这是著名的陈纳德空军)。他遇到的直接上司是林少司,是一名军官,同样来自清华大学,曾在美国接受过空军训练。他博学多才,通晓文理,文武兼备,令徐同学由衷佩服。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林秘书说得通情达理。他强调,他们还需要提高军队文化,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在军期间,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去联合国大学听课程和学术讲座。有时军队会派车来接送。同时,他还有时间阅读文学作品(列于书后附录)。
徐的工作是将昆明营的军事情报翻译成英文发给陈纳德上尉。他翻译的信息一经送到指挥部,经过综合分析,提前确定了日军大轰炸昆明的时间,美空军及时响应,保护当地居民。昆明重创日军。徐和功勋飞行员还获得了“飞虎奖章”。一年后,我去自由行,又经过思想斗争,我决定回学校继续学业。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zonghexinwen/2021/0902/1182.html